宠物企业的出海与进口,如何双向流动?

China&Chinese 作者: EqualOcean 2025-03-27 17:19
宠物

全球宠物经济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双向流动”。一方面,中国宠物企业凭借供应链效率和制造能力,加速向海等市场输出产品;另一方面,国际宠物品牌则瞄准中国快速崛起的高端消费需求,争相入局这片蓝海市场。这种双向渗透不仅重塑了全球产业链分工,更折射出不同市场发展阶段下的战略博弈。

中国宠物企业出海:从“世界工厂”到“品牌觉醒”

中国宠物用品出口规模在过去五年持续扩张。2023年中国宠物行业出口总额达39.6亿美元,2024年有所回落但始终保持在35亿美元以上。这一增长动力源于中国制造的性价比优势与品类创新能力的结合。以宠物智能用品为例,小佩宠物研发的智能猫砂盆在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期间,在美国市场的销售额达2亿元,以7.7%的市场份额稳居市场第二。2023年,中国宠物用品出口总额为39.6亿美元,美国是中国主要出口目的地之一。

欧盟市场则表现出对环保产品的偏好,为此,天元宠物采用有机棉制作产品;江苏南光工贸有限公司投入大量资源研发宠物领域的生物降解环保用品,推出了全降解塑料袋,只需3-6个月即可开始自动降解,24个月内完全降解,对环境无污染,且产品符合欧洲EN13432标准;宁波凯越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旗下的宠物用品品牌,生产的竹纤维猫砂盆,采用天然竹纤维材料,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耐用性,同时减少了对环境的负担。此外,公司还推出了可降解宠物玩具等环保产品,在欧洲市场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和好评。

品类结构的变化揭示产业升级轨迹。首先,宠物用品方面,早期以洗护清洁用品为主的出口格局正在改变,由简单加工商品变为较高研发投入的高附加值商品。多尼斯公司推出的GPS追踪器不断升级迭代,与Telenor集团合作,提供高效的全球电信服务,这对确保智能设备与业主智能手机之间的有效沟通。宠贝天通过战略转型,投资建立自有品牌和研发团队,攻克了传统猫薄荷玩具易霉变的难题。公司研发出“三重防护技术体系”,包括低温梯度脱水技术、纳米级密封涂层工艺和植物精油复合配方,将猫薄荷玩具升级为高附加值产品。此外,宠贝天还布局全产业链,建立了有机猫薄荷农场,并开创“模块化研发+定制化生产”的出海模式,针对不同地区猫咪的行为偏好开发专属产品线。平阳县曾是“中国皮都”,以皮革加工为主,但随着环保压力和市场需求变化,当地企业纷纷转型生产宠物用品。例如,一些皮带工厂转型生产宠物牵引绳、宠物服饰和咬胶玩具等产品。凯锐思也通过分析不同品种、不同生命阶段的宠物需求,推出了“专宠专用”体系,为宠物提供量身定制的营养方案。玫斯则通过引进尖端设备和高端营养素,结合本土优质原料及全球高级研发团队,致力于为宠物提供安全、健康的喂养方案

品牌化转型成为行业焦点。曾经依赖代工模式的企业开始多路径突围:2021年,宠恒正式开启品牌化转型之路,通过优化产品线、提升品牌设计和用户体验,逐步提升在海外市场的品牌影响力;乖宝宠物成立于2006年,最初以海外宠物零食代工为主。2013年,公司抓住国内宠物市场爆发的机遇,推出自主品牌“麦富迪;另外,今年集海科技公司转型聚焦智能清洁赛道,孵化了宠物品牌「Neakasa」。通过众筹平台和电商平台的结合,Neakasa成功推出智能猫砂盆、宠物吹水机等产品,并在亚马逊等渠道取得优异成绩。其品牌化转型的核心是聚焦细分领域,打造差异化产品,同时通过众筹和独立站提升品牌知名度。中宠股份是中国宠物食品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最初以代工出口为主。近年来,公司通过品牌化转型,推出了多个自有品牌,如“好适嘉”“齿能”等等高端产品。除此之外,佩蒂股份通过收购新西兰品牌BOP进军高端主粮市场,还有依依股份在宠物一次性卫生护理领域市占率领先,其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等近4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占国内海关同类产品出口额的比例连续多年在30%以上。

国际品牌入华:实施高端化叙事打法

国际品牌在华策略呈现明显差异化。美国宠物食品巨头玛氏集团在中国市场展现了强大的全渠道渗透能力。通过收购本土连锁宠物医院,玛氏将旗下皇家品牌处方粮直接植入诊疗场景,目前已在中国多个城市建立了合作网点。此外,皇家宠物食品不仅通过宠物医院渠道销售,还积极拓展线上渠道,包括在各大电商平台开设官方旗舰店,同时与宠物店、超市等线下渠道合作,实现全渠道覆盖。玛氏还通过举办宠物健康讲座、与兽医合作等方式,加强与消费者的互动和教育,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

德国品牌卫塔卡夫则聚焦细分领域精耕细作。针对中国仓鼠饲养热潮,卫塔卡夫推出了包含26种配方的仓鼠营养套餐,满足了消费者对小型宠物食品的多样化需求。在中国市场,卫塔卡夫还积极参加各类宠物展会和活动,展示其创新产品和专业形象,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关注。此外,卫塔卡夫通过与本土企业合作,进一步拓展市场渠道,巩固其在高端宠物食品领域的专业形象

双向流动中的竞合辩证法

在宠物食品领域,中外企业的技术差距最为显著。玛氏投资1.3亿人民币在北京建立的研发中心,其开发的犬用益生菌配方可精准调节肠道菌群,这种生物技术壁垒短期内难以跨越。相比之下,中国企业的创新更多集中在工艺改良。作为乖宝集团旗下的弗列加特这一品牌,提出了“鲜肉精准营养”的理念,为不同阶段的猫咪提供与其身体发育和健康需求相匹配的营养摄入。其运用鲜肉标准化处理系统,稳定鲜肉营养值,提高鲜肉纯度,同时还创新出0压乳系列产品,提供了更科学、更优质的宠物食品选择,推动了宠物食品行业向更高品质、更精细化方向发展;蓝氏品牌突出使用乳鸽作为原材料,宣传“一包猫粮2只乳鸽”,强调天然食材的特色。通过这种独特的原材料选择和工艺,蓝氏在宠物食品市场中形成了差异化竞争优势;鲜朗则专注于低温烘焙工艺,通过低温烘焙保留营养成分,避免高温处理带来的蛋白质变性和营养流失,提升了产品的营养价值,满足了消费者对宠物食品健康和天然的需求;此外,佩蒂股份的鸡肉脆片采用畜皮咬胶的清洁化生产工艺技术、胶原纤维复合技术、动植物蛋白混合制备技术、宠物食品冷冻干燥技术等,这种"微创新"虽能获得市场空间,但难以撼动国际巨头的定价权。

渠道策略的差异折射出不同发展阶段的市场逻辑。 国际品牌在中国普遍采用"线下体验+线上复购"模式,雀巢普瑞纳与美团闪购、帕帕拉兹合作开展“冠能出行季”活动。在线下,通过举办人宠互动活动,设置联合摊位派发专属礼包,引导消费者到线上门店下单。在线上,美团闪购提供资源位曝光引流,定向投放助力销售提升。活动期间,帕帕拉兹线上门店同比日常销售订单量提升70.5%、实付交易额提升76.9%。反观出海的中国企业,仍多依赖电商平台流量,这种差异本质是品牌资产积累程度的体现——玛氏通过30年经营已建立消费者信任,而中国品牌尚处于市场教育阶段。

瑞普纳✖️美团闪购活动现场|图片来源 宠业家微博

破局之道:在产业跃迁中寻找新平衡

供应链升级是突破价值天花板的必经之路。在浙江平阳宠物用品产业园,数字化改造正在重塑生产流程:依依股份的尿垫生产线公司通过智能化设备和自动化流程,实现了从原材料卸货到成品出入库的全自动运行,进一步优化了质量控制,使产能利用率达到90%;中恒宠物引进自动化设备和工业机器人,其子公司江苏天泉宠物用品有限公司引进了60台750吨系列全自动注塑机,生产效率提高了30%。这种效率提升不应止于制造端,更需要向研发端延伸。数字化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通过减少浪费、降低能耗和提升产品质量,推动了整个供应链的优化和升级

依依股份智能化工厂|图片来源:外贸发展局公众号

文化赋能将成为差异化竞争的关键。在出海过程中,中国企业开始注重产品叙事。文化赋能是企业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它通过赋予产品深厚的文化内涵,使产品不仅满足消费者的物质需求,更在精神层面与消费者建立深度连接,从而实现差异化竞争。在企业出海过程中,产品叙事成为重要的策略,它通过讲述品牌故事、传递文化价值,使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对于进口品牌而言,如何将自身的国际基因与中国文化语境相结合,考验着品牌的运营智慧,这需要品牌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深入理解并融入中国本土文化,以实现文化上的共鸣和市场的成功拓展。

政策风险管控需要前瞻布局。2022年欧盟修订《宠物用品安全条例》,2024年10月1日,中国正式实施了《伴侣动物(宠物)用品安全技术要求》国家标准(GB/T 43839-2024),该标准从产品材质、性能、标识等多个方面对宠物用品的安全性进行了严格规定,我们可以看到,建立合规体系已成企业风险管控重要一环。天元宠物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ISO 9001认证。公司制定了《产品召回控制程序》,并定期开展产品召回模拟演练,确保召回程序的有效性;朝云集团为设立法规事务部,追踪标准变动有可能这种投入看似增加成本,实则避免的潜在损失远超投入。一方面,合规事务部可以及时追踪法规的最新变动,确保朝云集团的产品始终符合相关要求,避免因不符合法规而导致的产品召回、罚款等风险,从长远来看,这种投入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合规成本,通过优化合规流程、整合资源等方式,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进一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在消费者对产品安全和质量关注度日益提高的市场环境下,设立法规事务部有助于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提高品牌的美誉度和忠诚度。

这场跨越东西半球的产业互动,本质是全球价值链的再分配。中国企业正从成本优势向技术+品牌双轮驱动转型,而国际品牌则在中国市场接受本土化淬炼。EqualOcean分析认为,未来竞争的关键,在于制造端企业向上攻克研发壁垒,品牌端企业向下扎根在地生态。当双向流动升级为双向融合,全球宠物经济或许将真正迎来质的飞跃。